Oral interpret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's Fan Box

Search This Blog

Thursday, April 29, 2010

上海世博倒數計時 從京奧到世博 上海城市化一步到位?中國加入強國俱樂部?




來賓:

投資中國信息網社長 李孟洲

資深媒體人 楊憲宏

資深財經記者 許啟智

網路視訊:王丹

電話連線:上海世博會動遷戶 胡燕


上海世博爲了迎接5月1號開幕日的到來,在本月20號起進行試營運,湧入上萬民眾。上海世博此次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,參展的242個國家場館各具特色,爭奇鬥豔也比展場人氣。




古典結合現代科技,上海世博目不暇給:


山東館內接待員整齊劃一的微笑,希望吸引更多遊客駐足展覽,包括巨型的液晶螢幕,以及二點五公尺高的巨幅孔子像,塑造山東館磅礡氣勢。其他在廣東館內,也是透過數位燈光,打造廣東嶺南當年的文人風情,更科幻的,還有運用數位媒體,想像廣東未來的空間,在河南館,利用多媒體複製多種古文物出爐的景象。



上海媒體形容,世博會試運的盛況有如春運。而中國網民抱怨,試運第一天就是個悲劇。這個世博會,能不能讓上海在國際形象中更上層樓,全球都在觀望。


世界博覽,歷史悠久


世界博覽會歷史久遠,但舉辦世博有何意義?細數歷史上的世博,相當於對人們的生活及文明的進展作一次里程的紀錄。世博會曾經出現哪些影響後代人生活深遠的工藝或科技?世博是強國的派對嗎?上海世博再一次宣告中國崛起?



樂觀看待人類文明發展的背後,尊重自然與各族群的合諧共榮,才是世博真正該被關注到的絃外之音。


爲什麼是上海?


相較於其他主辦過世博的國家,中國爲何不將世博選在其他二三線城市,帶動內地發展?世博在上海舉行有甚麼樣的意義?中國的策略是甚麼?



這次上海世博的特色是甚麼?從上海世博各展館可以看出的未來趨勢是甚麼?上海世博的口號是 Better city, better life?城市讓生活更美好,是真的嗎?

上海世博能帶動整體經濟成長嗎?歷屆世博多數賠錢,上海世博真能吸引7000萬人,創造商機嗎?誰來看世博,預估外國觀光客5%,全靠自家人捧場?一級城市吸引全國目光,共享榮光?增添城鄉落差的相對剝奪感?


發展中的隱憂:


從北京奧運到上海世博,中國城市不斷蛻變,但其中的隱憂何在?



外界估上海世博花450億美元,接近中國公開的1年軍費,韓正說場館.營運花42億美元,其他錢花到哪裡去?除了城市建設還能看見什麼變化與未來?在上海舉辦世博是讓中國城市化一步到位的方式嗎?準備世博的過程中,許多當地民眾的權益被漠視,光鮮亮麗的世博建立在小老百姓斑斑血淚上?(拆遷1.8萬戶)


資源過度集中,城市化過程的必然?城鄉落差越來越大?上海的負擔與潛在危機?














Wall Street Owns the Country Courtesy of History Channel "The People Speak": Kathleen Chalfant performs words of an 1800s activist


More at The Real News


Wall Street Owns the Country

Courtesy of History Channel "The People Speak": Kathleen Chalfant performs words of an 1800s activist

步道-是讓人走的路還是摔跤的陷阱(20100429新竹高峰植物園)

穿越中橫25禁地

穿越中橫25禁地(上)
由 獨立特派員 發表於 [ 一般 ]
(2326) 閱讀, (0) 引用, (1) 迴響
1
推 薦

還記得被921地震,震得柔腸寸斷的中橫嗎?

又為什麼準備在2004年7月15日全線通車的中橫,竟不敵一場「七二水災」,而被迫暫停修復至今呢?
中橫通與不通之間,到底受什麼影響?又由什麼來決定呢?

中橫在中斷7、8年之後,去年12月,大梨山的居民到立法院陳情,要求政府給他們一條回家的路之後,今年7月15日,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到中部LongStay,也開出要讓中橫打通的支票,讓中橫該不該復建這樣的公共議題,一旦碰上選舉之後,往往選票計算多於專業考量。為了解中橫現況,本節目在7月底深入中橫,為觀眾帶回第一手紀錄。


翻開中橫的開發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,台中縣和平鄉鄉長陳斐晏告訴我們,中橫還未打通之前,日本人為了方便到部落來管理原住民,已經在這裡開出一條便道,這條路在當時又稱為「理蕃路」,國民政府遷台之後,之所以會動工興建中橫,除了有「促進東部發展、安置榮民、改善原住民生活、開發山林資源,還有增進國防安全」五大任務之外,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台電將水庫蓋在大甲溪流域,讓世居在這裡的泰雅族原住民,受到很多的限制與生活上的改變。

至於中橫動工的時間是在45年7月7日,參與開路的榮民有1萬多人,中橫可以說是由這群人以徒手、血汗、生命換來的;此外,還可以從蔣經國親自視察中橫19次,看出這條路當時受到重視的程度。 民國49年5月9日當時的行政院長俞鴻鈞在主持通車典禮時,還以「全線地段,海拔過高,峰巒起伏,林木蔽天,在長達數百里的無人地帶和原始森林中,進行開路工作,處處要鑿山渡塹,披荊斬棘」來形容中橫的險崚,所以中橫在五○年又被視為是「人定勝地」的代表。但經過40多考驗的中橫,最後卻躲不過九二一地震與七二水災,帶來的災害,不得不在2004年暫停修復。

但所謂的中橫8年不通,其實只說對一半而已,又稱為「台八線」的中橫,由台中縣東勢大橋開始,經過天冷、和平、谷關、德基、梨山、大禹嶺到花蓮,全線190公里。目前無法通行的只有谷關到德基之間的25公里,影響所及是往返於台中到梨山之間居民,平常可能只要1到1個半小時路程就可以到達,現在要用另外的3條替代道路,比過去多花4到6倍的時間。至於東勢到谷關;梨山到花蓮之外的160公里,一般民眾仍可以通行無阻。


九二一發生之後,為了搶通中橫,交通部提出3階段修復計畫:

第一階段89年1月18日完成,總經費是17億元,主要是用來做坍方道路緊急搶通工程,完成之後供公務、工程、學術單位研究使用。

第二階段修建作為地區使用管制公路,在93年6月30日完工,經費是5億元,原定在7月15日要全線通車。

第三階段是永久復建經費約60至90億元之間。


不知道是天公不作美,還是老天爺不點頭,就在2004年7月2日,中橫全線搶通2天之後,敏都利颱風帶來的七二水災馬上來報到,不僅造成中橫谷關到德基之間20多公里許多路段被摧毀,交通部公路總局的22億搶通經費也都泡湯。


面對中橫在九二一之後,一再重演修了又崩,崩了又修的老戲碼,93年8月5日當時的行政院長的游錫?指示暫緩修復中橫,游錫?曾經用是「老天爺要封山,不是政府要封山」來說明政府的無耐。


行政院當時是根據學者提出來的研究報告,這份研究指出,「921地震之後,中橫公路地質鬆動,鬆軟的土石還有1億至10億立方公尺之多,72水災沖刷下來的只不過是1千萬立方公尺而已。


不只如此,經濟利水利署水規所在95年11月完成的「大甲溪方案期末報告」,也提到中橫馬鞍壩到的德基水庫集水區的崩塌地面積原來有4174公頃,72水災之後,馬上增加458公頃,土石流潛勢溪流,也由原來的72處,又多增加10個地方,公路總局研議中的第3階段永久復建只好暫時打住。


但是今年2月,立法院開始出現要求打通中橫的聲音,立委甚至到中橫現勘,並要求交部分必須在3個月內提出搶通計畫。


但是根據公路總局清查結果,目前尚無法開放通行的谷關到德基路段(25公里)有路基缺口31處、土石流區22 處、容易坍方有落石地區51處、危險路段29處,換言之,平均2至3200公尺,就有一個危險路段,除此之外,中橫還有4條段層通過這裡,分別是F1斷層、青山斷層、F2斷層、武陵斷層,前3條就在中橫受創最嚴重,台電的青山電廠的附近。


至於中橫要不要打通這個問題,交通部公路總局已在今年5月15日提出「中橫公路台8線及台8甲線上谷關至德基路段便道搶通計畫書」,修復經費花6億9千萬元之外(兩年時間),每年還要付出1億5千萬元的的維護費,但中橫修復之後,是否安全呢?會不會又塌了又修,修了又塌的老戲碼呢?


再過3年,中橫就屆滿50周年了。

「中橫」和「石門水庫」並列台灣五○年代最重要的兩大建設,中橫究竟要何去何從呢?透過我們的鏡頭,我們要帶觀眾到中橫25公里禁地,從各個面向讓觀眾了解中橫現況,同時我們也到了梨山,讓大家了解梨山人的心聲?讓大中橫觀眾一起了解中橫該不該修復這個棘手問題。



穿越中橫25禁地(下)
由 獨立特派員 發表於 [ 一般 ]
(1347) 閱讀, (0) 引用, (0) 迴響
0
推 薦

谷關、梨山在九二一地震之前,1年的觀光產值有多少呢?

中橫8年不通之後,對他們的影響又有多大呢?

對於要求中橫復通的聲音愈來愈大,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的6.9億元的復建預算算,真的救得了中橫嗎?

7月底,我們來到梨山,採訪中橫復建問題,看到梨山街頭掛滿了中英文抗議的布條,要求政府給他們一條回家的路,大梨山的泰雅族原住民甚至大聲說「原住民從來沒有不通的路」。


梨山,這個曾經是外國旅客喜歡來的觀光景點,在產業最活絡時期,曾經有10萬人在這裡流動,九二一之後,則只剩下1萬人左右,目前落籍在梨山地區則有3千多人,其中2千人是泰雅族的原住民。


至於中橫不通,對梨山觀光業的影響是多少,台中縣和平鄉長陳斐晏與梨山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張英奇,提供我們兩分不同的數據,告訴我們梨山人不能再等下去了。


今年7月,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到了梨山,允諾他當選後,會打通中橫,這張支票,帶給梨山人希望,但是專業評估在那裡呢? 谷關到德基之間不通的25公里路,真的已經到了復建的時機嗎?


透過這次深入中橫,我們跟東勢、梨山兩端的居民一樣,要進入谷關到德基路段,必須分別從東勢進入谷關,梨山進入德基到完全不通的5公里路段,也就是台電青山電廠所在地的青山路段,裡面土石崩落的情形,難以想像。


對中橫來說,目前颱風、豪雨帶來的災害,可能比地震有過之而無不及,就在中橫要不要復建成為選舉議題之後,8中旬的連日豪雨,又造成中橫部分路段坍方、路基被掏空,380名觀光客,一度受困谷關。


谷關、梨山的觀光產值與中橫復建的環境成本,熟輕、熟重,究竟怎麼衡量,又中橫是否要一直重演「搶修、災害、封閉、搶修」這樣的循環宿命,長期投入中橫山崩研究的學者專家,除了跟我們一起到中橫了解現況,也給了政府及中橫一些建議與思考。

部落客宣言:Erik Ringmar (林瑞谷) 的演說

部落客宣言:Erik Ringmar (林瑞谷) 的演說
由 獨立特派員 發表於 [ 特派員插播 ]




「沒有人能夠阻止我們向全世界說話」

「我們同樣都是公民
我們都有權利說話
也有義務聆聽」

這是2009.6.20 法鼓山公益論壇為「部落客宣言」這本書的作者,Eric Ringmar (林瑞谷)舉辦的一場座談。當天除了林瑞谷本人,一些言論活躍卻深藏不露的部落客,也到場做了精彩的對談。

基於也想在部落格這個圈子「混得好一點」,獨立特派員特地前往取經,聽聽這些平日習慣在電腦螢幕前對著虛擬世界高談闊論的部落客們,在實體世界裡,是否也能說出個什麼道理來。

除了這一段林瑞谷本人的發言,到樓上樓下找找看,你應該還可以找到其他三枚部落客:黃小黛、龜趣來嘻,以及鄭陸霖的談話內容。

Erik Ringmar (林瑞谷),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,1995至2007年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 (LSE),現為台灣新竹交通大學教授。2009年出版「部落客宣言」。

林瑞谷(Erik Ringmar)從2006年開始使用部落格,他形容自己像經歷一種神奇的「賦權」感覺,沒有人能夠阻止我們向全世界說話」。

林瑞谷親身經歷過工作機構對部落客的打壓,引發出他對部落格言論自由的討論與想像。
部落格也不該是完全暢所欲言的。林瑞谷認為部落格上的言論應該要發展出一個新規範,就是每天日常生活當中使用的規則,符合情理和常識的規則。

導演柯金源談紀錄片《擺盪》

紀錄片《擺盪》 探討動物走私現象
本文出自:紀錄片《擺盪》 探討動物走私現象 ( 生命力新聞 )
日期:2010-04-29 03:34:00




導演柯金源談紀錄片《擺盪》。賴安娣/攝影

【記者賴安娣/台中報導】雨林,是物種繁衍且生生不息的寶貴之地,但隨著人們以經濟為第一優先的利益考量,濫墾濫伐換來的代價遠是我們無法承受的。紀錄片《擺盪》藉探討台灣走私動物的現象,去追述到動物原生地雨林的崩毀。導演柯金源說:「我希望把這些現象用紀錄片呈現,讓大家有新的思考和討論,在接下來能對台灣的生態環境和物種有更多的關注。」

一九九○年左右,柯金源正在從事田野調察的工作,剛好那陣子正逢媒體爭相把動物當作媒介,去做一些廣告、節目甚至是另類宣傳,這樣的「丑角化」和「寵物化」讓他開始注意起走私動物的議題。二○○○年七月,台中大坑山區出現一隻紅毛猩猩,驚動了消防隊並前往圍捕,這使他開始衍伸去思考各方面的問題,進而想要拍攝紀錄。

片中另一隻紅毛猩猩,名叫「妹妹」,是飼主在寵物市場看她可愛,把她買回來的。起先從出生包尿布開始養,但過了幾年之後,因為失去興趣便轉而讓給阿嬤照顧。阿嬤接手養了妹妹十幾年,因為朝夕相處在一起,成了陪伴的角色,自然也有了深厚的感情,對她來說,心靈上有了寄託,也比較不孤單。但是動物長大之後,問題隨之而來,不得不和阿嬤分開,被送往野生動物收容中心。「妹妹走的時候,一直緊緊抓住我的手腕,就好像在跟我說她不想走!」片中阿嬤不停地用手背擦拭滑落兩頰的淚珠,哽噎的說。

柯金源說:「拍攝過程中,我最深受感動的應該就是飼養者和猩猩之間的感情吧!他們真的是很有愛心。在拍攝猩猩和飼養者分開的時候,那些畫面總是給我衝擊,讓我忍不住去想到底怎樣才是最好的?是讓他們相安無事的相處,還是把猩猩送到收容中心才是上策?」雖然有主人飼養的紅毛猩猩,多半受到細心的呵護,但居住的環境並不適當,健康出了問題,像「妹妹」就是因為感染了漢他病毒才被強行送走的。

動物保育法在一九九○公佈,通過官方戶口普查,統計出來的紅毛猩猩數量只有兩百多隻,但一九九○年代,台灣其實有一千隻左右。這幾年柯金源因為關切物種的議題,又接觸到比較年輕的猩猩,大概在十歲以下。這又意味著什麼?是不是說在台灣有其他的繁殖管道、走私進口,甚至是黑戶的存在?

為什麼動物的走私會一直存在於台灣的社會?這便要追溯到台灣進口木材的議題了。台灣的木材約99.5%以上來自進口,最先台灣人砍伐中南半島蘇門達臘的雨林,再來是中南美洲。「台灣本身沒有辦法生產木材,所以去砍別人的。」柯金源提到。

砍伐雨林,以經濟利益為優先考量,人們沒有去思考到接踵而來要承擔的後果,例如使得雨林中物種減少,失去其生物多樣性,因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生物都在雨林生長;再來,雨林的消失,對地球無疑是種破壞,一旦無法維持大氣中氧及二氧化碳的平衡,溫室效應將更嚴重。他又說:「人類對於這種情況該付出什麼樣的責任?同是生活在地球村上,我認為有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是,我們不應該只顧著把自己的家園保護好,然後去破壞其他的地方。」柯金源說。

談到拍片的困難,柯金源覺得到雨林拍攝即是一個問題。因為在去之前,拍片團隊對當地的了解有限,何況紅毛猩猩的野外族群有兩、三萬隻,各自散佈於廣大的雨林。「很幸運的我認識一位馬來西亞來的僑生,他對當地非常熟悉,告訴我在哪個野外自然棲地拍攝到的機率較大,因此我就前往拍攝了。」

「我一開始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,畢竟一座森林那麼大,又要從何去找紅毛猩猩呢?而且紅毛猩猩有另一個別稱,叫作『森林裡的哲學家』,他如果吃飽了就不太動,只會在樹上休息。像我們拍攝的時候,就很清楚的知道,如果他們不動,便很難找到,尤其是在密林裡面,所以很多時候真的都是在碰運氣。」他又說:「在東南亞山區,進到雨林就有很多螞蝗,離開時常常有二、三十隻在你身上,吸你的血,讓你血流不止。」他認為在山區拍攝,要喜歡爬山、有體力並且喜歡在野外的生活,才能夠克服大自然的挑戰。

我們總想要保護自己,沒有去想到做的其實是在危害他人家園,最終自身還是不能倖免,生態環境的問題可能越演越烈。這片子拍的是很多台灣人共同的記憶,柯金源希望把這些現象用影片呈現讓大家有新的思考和討論,對生活在台灣的物種能有更多的關注。

青年非典工運



台灣的青年貧窮化問題,讓一群學生毅然投入勞工運動

「青年九五聯盟」的成立,點燃了一場截然不同的工運火花…
2004年,國內勞工運動出現一批年輕的學生面孔,他們沒有五四運動的激昂,也沒有野百合學運的悲壯,他們倡議的內容很生活化,只想凸顯這個世代青年貧窮化問題,同時爭取讓年輕人可以繼續生活下去。有別於傳統勞工運動上街頭的激情,青年九五聯盟將年輕人的活潑創意融入行動裡,很快在社運界打響知名度,來找他們求助的對象,也從打工的學生,擴大到社會各階層。

觸控手機的背後

貓纜的考試卷




停駛一年半的貓空纜車,終於在三月底復駛了

監察院調查報告中「不可思議」的問題是什麼?真的安全無虞了嗎?
去年,監察院針對貓纜提出糾正案,雖然監察院輕輕放下,不過,調查報告證實,貓纜整個計畫有諸多「不可思議」的問題,這些問題現在都得到改善了嗎?住在附近的居民研究了相關的資料,還是有很多疑慮,於是主動委託律師向法院申請假處分,希望貓纜先停工,先釐清法律上爭議,結果法院開了三次庭之後,依然石沉大海…